近幾年政府拆彈疲于奔命,有時拆得論論盡盡,險象環生,令人懷念當年的拆彈專家孫明揚。
孫公歷任多個局長職位,行事老練淡定,一直受到董伯與煲呔重用,其中壓抑樓價的“孫九招”更影響深遠,但2012年他腎病惡化,無奈告別官場。
十年來,他持續每兩天到醫院洗腎,又要在家洗肚,且受其他毛病困擾,免疫力比正常人弱很多,疫情下屬極高危一族。
我近日與他午飯敘舊,見他精神飽滿,全無病容,好奇問他,這兩年病毒肆虐,第五波尤其兇猛,他怎樣可以力保不失?
“我與太太早已知道長期病患人士最易中招,所以去年三月就一齊去打第一針,到最近,我倆已打足四針,而且系溝針,前兩針是科興,后兩針是復必泰,接種后都沒不良反應。”
他們敢于做打針先頭部隊,不止保護自己,也為了年幼的外孫女,因她有過敏問題,不太適宜打針,老人家如接種,可減低感染她的風險。 不過后來她也打了,都沒有事。
此外,孫公因定期去醫院洗腎,也要做足檢測,一次都不能少。 “我每次洗腎前,都做齊快速檢測和深喉唾液檢測,洗腎的地方也很小心隔離,避免病人受感染,好安全。”
正因為他做檢測比別人更多、更頻密,而且在疫情初期就開始,反而對自己有最佳保護。
說到底,最重要還是打齊針。 孫太講笑說,政府應該找孫公出來做生招牌宣傳,鼓勵長期病患人士去接種。
他倆還有一個防中招秘訣,就是保持心情開朗,放低無謂憂慮。 “一些人擔心受感染,自困家里不敢外出,搞到抑郁焦慮,情緒低落,反而更容易中招。”
孫太邊說邊露出燦爛笑容,我終于明白,原來“愉快”也是一種有效的疫苗!
全文刊《星島》專欄“時人物語”黎廷瑤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